更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来看看昌平那些有“梗”、有趣、有历史的“不正经”文物-环球聚焦

发布时间:2023-05-24 21:57:54 来源:BRTV国际国内

让我们走进昌平博物馆、明十三陵博物馆


(资料图)

来看看昌平那些有“梗”、有趣、有历史的

“不正经”文物

↓↓↓

明代残陶蒺(jí)藜(lí)弹

这位“刺头”是明代火器,外形似植物蒺藜的果实,粗瓷土烧制,弹核为圆形,内空,有一圆口,用于填充火药,并兼具燃烧和杀伤两种功能。

商代陶甗(yǎn)

这个“别致”的“萝卜”其实是古代蒸锅,容量为 9.82 升。细砂红褐陶的质地,使其在特定的年代成为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日常器具。

辽代男/女陶俑(复制)

这对“乖巧宝宝”可是昌平博物馆的大明星!出土于陈庄辽墓,完整保存了辽代契丹族的人物形象、服饰穿戴及发饰挽髻带,让我们能目睹那个时期人物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。

汉代残陶狗

小狗的可爱被保存了千年!1978年,在水屯村附近征集到了一组汉代随葬陶器,其中不乏陶厨俑、陶狗、陶磨、陶耳杯等,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。

汉代陶厨俑

这两位憨厚的“大厨”为水屯村出土的汉代随葬陶器。头戴布冠,身着左衽宽体衫、双手放于俎案,案上放置一条状物,陶俑一手扶案一手作切削状,下肢盘作。

清代玉配饰

明清以后,民间用玉习俗逐渐盛行,玉佩成为风靡一时的“潮流单品”。清代以后,各式玉配件、玉头饰、玉扳指、玉山子大量出现,以玉养人,成为时尚。

清代粉彩人物纹双耳瓶

外表粉嫩易碎,却承载了沧桑厚重的历史。其特点为立体感突出,色彩丰富,以淡雅柔丽名重一时。

金环镶宝玉兔耳坠

这只勤劳可爱的小白兔出自孝靖后棺内。圆形金耳环,下系白玉耳坠。玉兔竖耳,两前肢抱玉杵,下有臼,作捣药状。现馆藏于明十三陵博物馆。

欢迎大家在空闲时走进昌平的博物馆

发现有趣的历史文物呀~

昌平区融媒体中心:王青蓝 王佳宁 穆鹤林

编辑:蒋华娟

责编:李光军

上一篇:【快播报】江苏涟水税务:“税费服务体验师”助力办税服务提档升级

下一篇:世界观点:巴基斯坦一检查站遭自杀式袭击